行政与法

访问量:169644

由于办公场所调整,《行政与法》办公电话暂时无法使用,作者可以通过站内信与编辑部沟通,给作者带来不便,请谅解。 感谢大家对《行政与法》的关注和支持! 

2024年3月27日


公共管理理论

  • 政策议程理论综述

    朱水成;潘知;

    政策议程是政策过程中的首要与核心环节,但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忽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有所改观。然而,与政策过程中的其他环节相比,国内外学术界对政策议程相关问题的探讨依然明显不足。为此,本文从政策议程涵义的界定、政策议程类型划分、政策议程的地位和作用、政策议程的设置模式、政策议程设置的动力机制以及隐蔽议程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

    2014年11期 No.195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 优化第三部门与政府关系 促进第三部门发展——以“资源依赖”理论为视角

    韦彩玲;万娅岚;

    "资源依赖"理论是考察第三部门与政府资源互依关系的有效理论工具。运用这一理论分析我国第三部门与政府的关系可以发现,我国政府对第三部门的态度仍然是"防范控制"优先于"扶持发展",而后者的应对策略则是"自我节制"、"非制度化生存"与"自我异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第三部门的发展,因此,急需优化两者之间的关系。优化的途径主要包括:转变对第三部门发展的观念、加强第三部门与政府的合作、优化第三部门的制度环境等。

    2014年11期 No.195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 促进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的对策——以吉林省为例

    刘鹏;刘双丰;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社会管理的新格局,使推进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成为必然。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吉林省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建立体制机制,提升社会组织自身能力等相关对策。

    2014年11期 No.195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政府与法治

  • 从思想到举措:中国防治腐败有效性提升刍议

    向达;李汝银;

    正值转型期的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腐败即为其中之一。根据西方各国现代化进程的经验,防治转型期的腐败需要下大功夫。针对腐败问题中国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成效不尽如人意。因此,有必要从思想到举措全方位地研究中国防治腐败问题,以西为鉴,特别是北欧、美国等国的经验;以史为鉴,尤其是汉唐盛世的监察经验;学习同为大东亚儒家文化圈的新加坡、韩国等国的经验;厉行法治,深入改革,提倡道德防腐,完善与反腐败相关的专门法,提高防治腐败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2014年11期 No.195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 论行业协会参与市场监管的法律困境与对策

    李伯侨;罗艳辉;

    行业协会参与市场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行业协会参与市场监管的主体地位缺乏法律依据、政社不分以及行业协会自身发展不完善。然而,行业协会参与市场监管是历史的必然,首先,它是经济安全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发展的必然产物;其次,它能有效弥补政府监管的局限性;再次,行业监管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为此,必须加强立法,确立行业协会监管的合法地位,实行政社分开,以提高行业协会的监管能力。

    2014年11期 No.195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 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模式研究——以律师职业为视角

    王晓初;

    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需要。因此,应加大政府法律顾问对政府工作的参与程度,建立以发现和预防为主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工作机制,准确定位顾问律师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保证顾问律师的独立性。

    2014年11期 No.195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政府与经济

  • 政府推动民营企业融资的路径——以吉林省为例

    高芸;

    吉林省与发达省份的差距主要在于民营经济发展滞后。目前,制约吉林省民营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融资难。本文针对吉林省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分析了融资的现状、存在困境的成因及政府助推融资的路径,以期缓解吉林省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

    2014年11期 No.195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 论地方金融监管法律规制的完善——以《温州民间金融管理条例》为借鉴

    张莉莉;高萌;

    目前,我国地方金融监管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存在地方金融管理重复与真空并存、地方金融管理部门权责不对等、职能定位与市场定位有偏差等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可以借鉴温州政府的《温州民间金融管理条例》,通过确立监管理念、监管主体以及具体制度的构架等建立起地方金融监管法律体系,以促进地方金融监管的法治化、规范化。

    2014年11期 No.195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 吉林省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牟青平;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浪潮的快速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而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和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至关重要。吉林省土地流转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起初的土地流转由于缺乏制度保障,没有得到大范围推广。本文认为,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解决吉林省土地经营碎片化,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规模化的重要内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直接关系到吉林省的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4年11期 No.195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社会管理

  • 社会治理视阈下的大数据意识

    刘霞;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步入大数据时代。在社会治理视阈下,大数据深刻影响着社会治理的客观环境,逐渐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决策和创新的基础,成为社会治理科学化的核心。社会治理者要实现社会治理的科学化,应对大数据时代面临的社会治理问题,关键是要强化自身的大数据意识。

    2014年11期 No.195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 试论市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

    王艳;

    本文采用调查研究、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东北师范大学的调研数据为依据,在对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做法进行客观、全面总结的基础上,针对高校目前存在的"能力教育不足"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即全面深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高校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2014年11期 No.195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 生态文明价值归旨的逻辑展开与践行

    吴珺;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旨趣,体现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上个世纪的资源、生态与环境问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人类传统文明的时代反思,从而形成了生态文明观,体现了生态文明价值归旨的逻辑展开。生态文明观的树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现代化的逻辑发展和实践要求,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升华,集中体现为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的理性选择和价值取向,是生态文明观名副其实的积极践行者。

    2014年11期 No.195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探索与争鸣

  • “平衡”是法的最高境界

    贺电;李航;

    平衡与法存在必然的联系,平衡是法的本质要求,是法的价值内核,决定法的制定、法的内容、法的目的。本文从法的现象出发,从静态、动态、横向、纵向四个维度对法进行了综合阐述,论证了"平衡"反映法的最高规格,是法发展的最高状态。

    2014年11期 No.195 5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 我国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多元化探究

    张红侠;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国出现了农村劳动人口向城市涌入的人口流动大潮。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一方面减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给土地带来的沉重压力,另一方面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虽然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此,各地政府都在积极探索新型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本文在对这些探索作简要梳理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创新的基本路径,以期为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创新尽微薄之力。

    2014年11期 No.195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 从善意取得和表见代理制度谈另一种法律思维方式

    王惠;

    关于善意取得的性质,有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之争。因为继受取得是基于他人既存的权利而取得物权,而善意取得中处分人欠缺处分权,以至处分人当然不享有物权,因而原始取得说成为通说。但是,原始取得说强调的是事实上是否有处分权,而笔者认为,不妨直接由第三人的视角定性善意取得为继受取得,补足处分权,因为是否存在处分权这一事实一开始对于第三人而言就是不存在的,是事后才了解的,而事后的了解是没有即时的法律意义的。本文以定性善意取得为起点,结合表见代理,对传统上纯粹由事实层面分析问题的思路提出质疑,并提出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的模式。

    2014年11期 No.195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K]

宪法 行政法研究

  • 论我国精神卫生法基本原则的构建

    王勇;万磊;

    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然该法对其基本原则虽有规定,但并不系统,也不完善。精神卫生法基本原则的系统构建应以尊重和保障精神障碍患者和患者以外所有人的人权为根本价值追求,以精神障碍患者权益诉求与社会公众之间合法权利的冲突这一基本矛盾为内在动力,以基本权利分类和权利平衡体系为逻辑架构。自愿与免于恐惧原则、社会保障与救济原则、无歧视原则、参与原则和均衡原则应为我国精神卫生法的五大基本原则。

    2014年11期 No.195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5K]
  • 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对海关行政处罚证据制度的借鉴

    杨宁;吴惺惺;

    民事诉讼与行政处罚在认识过程与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也决定了二者在具体制度设计上的相互借鉴。海关行政处罚的现有证据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借鉴了原来民事诉讼法中证据的相关规定。2012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于证据制度作了很多修改,尤其是强化了当事人举证的责任,使得民事诉讼向当事人主义更进一步。本文结合民事诉讼法修订的内容以及民事诉讼中原有相关证据规则,对海关行政处罚现有证据制度不足与潜在风险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借鉴民事诉讼证据制度修订的内容修改原海关行政处罚证据制度。

    2014年11期 No.195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8K]
  • 论行政复议制度修改的若干问题

    汤媛媛;

    现行《行政复议法》自1999年实施以来,对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对维护公民、法人、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的救济作用,而且对解决行政争议也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行行政复议制度在某些方面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行政复议工作的需要。因此,早在2010年,全国人大就将《行政复议法》的修改列入了年度立法计划,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对《行政复议法》的修改已经正式启动。《行政复议法》的修改,是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拟就《行政复议法》修改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浅谈一些思考。期盼完善行政复议制度,使其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2014年11期 No.195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法学论坛

  • 平行破产程序法律协调之比较研究及借鉴

    邹杨;李辉;

    在跨界破产案件中,平行破产程序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且无法回避的法律现象。基于平行破产程序之间的冲突在所难免及其负面影响显现,平行破产程序之间的法律协调势在必行。本文在分别考察有关国际性组织、区域性组织以及主要发达国家平行破产程序的立法规定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研究,甄别优劣差异,进而提出中国平行破产程序法律协调的对策建议。

    2014年11期 No.195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 英国2013诽谤法对ISP的最新规定及对我国的启示

    郑仁荣;邹文星;

    2013年英国颁布了诽谤法修正案,其第5条对ISP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立法,以ISP是否对发布的内容有影响或控制为标准,将ISP分为两类,并适用不同的责任构成,将通知即删除原则成文化,同时制定了明确的适用的规则。其总体方向是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确保法律与时俱进并且适用;在平衡言论自由与名誉权的基础上,寻求在最大程度上保护ISP而不是承担责任。英国2013诽谤法使我们从现实合理性方面审视我国网络诽谤立法及ISP现状,据此提出《侵权责任法》第36条第3款的修改意见及我国将来的网络诽谤立法或司法适用的一些基本原则。

    2014年11期 No.195 98-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 论客观性证据审查应用模式

    沈立国;

    构建客观性证据审查应用模式,在证明事实的刑事司法证明活动中,以客观性证据为审查重心,凭借其可靠的稳定性和关联性的证据特性,确证案件基础事实,并优先运用客观性证据进而引导全案证据审查判断形成梯次递进的结构性事实的证明体系,通过逐次验证各项犯罪事实要素来确证整个犯罪事实。客观性证据审查应用模式避免了以口供为主导的审查模式缺陷,具有发现证据上的矛盾和事实疑点的能力,在防止错案发生上有滤错功能。在司法实践中,应建立起保证模式发挥作用的机制和办法,确立适用规则,从制度上落实疑罪从无的司法原则。

    2014年11期 No.195 10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2K]
  • 浅析我国仲裁司法监督的范围

    李露霞;塔利莉;

    目前,我国对内外仲裁的司法监督实行"双轨制",其涉外仲裁裁决仅涉及审查和监督程序运作,国内仲裁裁决则涉及实体和程序两方面的审查。针对仲裁监督的范围,学界在"程序监督论"和"全面监督论"的问题上一直存有分歧。本文对比分析了这两大观点,并借鉴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规定,提出了完善我国仲裁司法监督范围的几点建议。

    2014年11期 No.195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 论我国情势变更原则下再交涉义务的构建

    钱力;

    再交涉义务是情势变更情形中,解决合同最终效力的前提性问题。纵向建立再交涉义务的内容体系,对于违反再交涉义务的情形,运用谱系化的分析方法,区分提出交涉方与响应方,适用不同的法律效果。本文针对我国理论界对再交涉义务研究的缺乏,通过分析国外关于再交涉义务的理论,提出了我国设立再交涉义务的理论构成:在情势变更原则下,把再交涉义务作为诉讼上行使变更和解除合同请求权的前置义务,第一重效果为再交涉义务的履行,第二重效果为合同的变更、解除以及损害赔偿,在违反再交涉义务时,产生第二重法律效果。

    2014年11期 No.195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 投稿须知

    <正>本刊策划和设计了"公共管理理论、政府与法治、政府与经济、公务员制度、社会管理、探索与争鸣、宪法行政法研究、法学论坛"等栏目。特别是"公共管理理论"栏目已成为《行政与法》的特色栏目。本刊现已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较为普遍联系的作者群,我们真诚希望致力于公共管理理论和法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及广大作者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欢迎您投稿。

    2014年11期 No.19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行政与法》征订单

    <正>《行政与法》是由吉林省行政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月刊,大16开本,128页,每月20日出版。《行政与法》是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北方优秀期刊、吉林省一级期刊。《行政与法》以"坚持正确导向,追踪社会热点,探讨公共管理理论,反映政府管理创新,关注法学研究"为办刊理念,把"为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和政府决策咨询服务,为读者提供权威法律信息,为提高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技能和水平"作为办刊宗旨,集专家学者智慧,刊发学术

    2014年11期 No.195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