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与法

访问量:169676

由于办公场所调整,《行政与法》办公电话暂时无法使用,作者可以通过站内信与编辑部沟通,给作者带来不便,请谅解。 感谢大家对《行政与法》的关注和支持! 

2024年3月27日


本刊专稿

  • 新时代弘扬共产党人斗争精神

    刘曼抒;

    斗争精神是传承自马克思主义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胜利的思想武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新时代斗争的特点和规律,为弘扬共产党人斗争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刻理解斗争精神的内涵实质,准确把握弘扬斗争精神的目标指向,对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开展新时代弘扬斗争精神的路径探讨和分析,从思想、方法、实践、能力等四个方面构建弘扬斗争精神的体系框架,对于我们党和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将起到重要作用。

    2019年06期 No.250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公共管理理论

  • 地方政府政策创新扩散失灵问题探析

    王洪涛;陈洪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进入政策创新活跃期,由一地政府政策创新被他地政府采纳所形成的政策创新扩散,有力地推动了地方政府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然而,由于种种限制,地方政府政策创新扩散失灵现象频发。本文从政策创新扩散的背景环境、主体、客体、评估机制、路径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政策创新扩散失灵的成因,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能够推动地方政府政策创新的良性扩散。

    2019年06期 No.250 1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制度研究

    许国祥;李劲;

    近年来,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制度已在我国逐步确立,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制度的有效实施,表现为请求主体不完善、审查方式不明确、审查范围存在局限性以及审查建议落实效果不力等。规范性文件是具体行政行为的直接依据,其合法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我国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制度的完善应从增加启动主体、确立庭审审查方式、适当扩大审查对象以及增强司法处理的强制力等方面入手,同时借鉴英美国家的有益经验,形成科学、高效的制度模式。

    2019年06期 No.250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政府与法治

  • 我国“土地财政”现代化转型的法治路径

    刘汉霞;

    从我国"土地财政"的演变历程来看,现行"土地财政"是多种力量推动下的历史产物,其存在具有历史合理性,但在发展过程中其应具有的"公共性"内涵逐渐流失,且与理财治国、公共财政的现代法治理念渐行渐远。为此,应从我国"土地财政"产生的逻辑起点出发,围绕公共利益、权力边界和可持续性等三大核心问题重塑其"公共性"品格,为"土地财政"现代化提供方向性指引。在具体路径上,可通过完善《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城市规划法》及开征房地产税等途径,打破城市建设的政府"垄断"格局,提高城市建设的民主化程度,为"土地财政"现代化转型提供制度保障。

    2019年06期 No.250 3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问题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侯孟君;

    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是中央在行政执法领域推行的重大改革,对于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宁波试点工作在规范执法行为和提升执法质效方面成效明显,为该制度的全面推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囿于相关理论研究较少,且实务操作指向笼统,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制度定位不清、主体责任不明、事项范围模糊、工作机制不畅等困顿。在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全面推行的新阶段,应当着力从行政执法权阶段化、法制审核主体法定化、审核范围特定化以及形塑法治建设共同体等方面,切实改进制度的实施路径。

    2019年06期 No.250 4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数字治理

  • 公共管理视阈下信息技术应用的伦理思考

    倪东辉;程淑琴;

    管理决策水平的提升需要全面而精准的信息获取和传递,管理流程的优化和管理效率的提高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经济社会管理决策方案的确定也必然会选择信息技术作为支撑,信息技术在信息传播、价值判断、公共行政、社会秩序、公众心理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过于强调信息技术的功能性原则就可能违背社会伦理。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伦理以及信息技术在公共管理领域应用中存在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后认为,应加强信息技术伦理的认知和教育,强化对信息技术伦理边界的控制,建立信息技术伦理评审制度,促进信息技术创新与信息技术伦理的平衡。

    2019年06期 No.250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大数据对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影响——基于拉斯韦尔的情报观

    刘振宇;

    根据拉斯韦尔的情报观,情报就是引起决定者注意并与政策事务相关的信息,是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基础。大数据对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影响不仅体现在问题搜索、问题界定等方面,而且主要是通过情报的作用完成的。本文梳理了大数据的特征和大数据时代情报分析的特点,认为大数据在环境监视、信息传播和趋势预测三个层面能够优化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

    2019年06期 No.250 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电子商务

  • 电子商务领域专利保护的特殊利益平衡机制分析

    雷玉德;

    在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两大政策背景下,电子商务领域专利保护面临严格保护和尽量简化电子商务平台工作流程的内在紧张关系。对此,我国《侵权责任法》作了原则性规定,《电子商务法》进一步完善了相关制度内容,但电子商务领域专利保护的复杂性决定了单纯依靠立法难以完全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在个案中进行多重利益之间的平衡。我国特有的专利行政保护制度弥补了相关立法方面的不足,而司法审判经验的积累则为公正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的构建提供了借鉴。

    2019年06期 No.250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制完善之建议

    姜林希;叶敏;

    目前,传统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在电子商务领域面临执法对象数量过大、跨区域侵权、执法方式有限等困境,应当建立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发挥电子商务平台和行政机关的双重保护作用。在具体措施上,建议通过数据共享和适当介入电子商务平台治理实现直接监管、主动监管,通过设立网上专门执法机构搭建被侵权人与行政机关直接沟通的便捷平台,完善针对电子商务市场的行政执法机制,覆盖从市场准入到退出的全过程。

    2019年06期 No.250 7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行政法研究

  •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刍议

    桂萍;贾飞林;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在当下是必要的,其开展行政公益诉讼的模式已经基本定型。但在启动案件程序、依法履行职责、举证责任、诉前程序、队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司法实践中应采取适时扩大受案范围、增加诉讼主体、完善检察机关相关制度等具体应对之策。

    2019年06期 No.250 8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试析我国行政复议中止制度

    王由海;曾刚;

    目前在我国,由于行政复议和应诉案件积压、复议程序过于封闭、复议资源配置不足以及行政复议中止审批权主体模糊等原因,导致行政复议中止的"兜底条款"被反复适用,以致出现行政复议中止程序滥用的现象。行政复议中止滥用的危害表现为大量的行政争议无法通过复议途径解决,行政复议救济渠道不畅,严重侵害了行政复议及时和便民原则。因此,我们应当从行政复议人员队伍专业化、完善公开公正的行政复议程序、引入行政复议中止定期评估制度以及明确行政复议中止审批权主体等四个方面对行政复议中止制度予以完善。

    2019年06期 No.250 100-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法学论坛

  • 关于孤独症儿童教育的立法建议

    刘铮;

    我国孤独症儿童教育立法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立法和政策仍存在一定的缺失。在融合教育立法中,孤独症儿童就学标准不明、程序缺乏、权责主体不一,不能充分保障孤独症儿童的受教育权。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建议在残疾人保障法中增加孤独症儿童教育规范内容,构建多形式的孤独症儿童教育机制,设立孤独症儿童教育第三方评判机制,以期对我国孤独症儿童教育立法的完善有所裨益。

    2019年06期 No.250 109-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执行团队理念下立审执一体化的制度探索——以我国民事执行配置权演化进路为视角

    张利民;

    我国民事执行权配置经历了从"审执合一"到"审执分离"的发展过程。在现有的"审执分离"模式下,民事执行权配置面临着公正和效率的双重考验,而目前针对民事执行进行的基于法院内部机构的横向探索和基于上下级法院的纵向探索尚不能完全解决"审执分离"模式下的执行问题,且其本身也存在制度逻辑矛盾、违背法律规定等问题。"立审执"一体化的制度探索是在不突破现有"审执分离"的前提下,对审判团队和执行团队进行制度功能的调和,通过采用措施前置和观念前置的理念,将可能涉及的执行"因子"渗透进立案、审判和执行的各个环节,实现审判与执行的有效恰接,以达成有效破解"执行难"问题之目的。

    2019年06期 No.250 11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