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与法

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_笔谈一

  • 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东北全面振兴

    秦浩;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人口是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支撑之一。东北全面振兴的宏图伟业,说到底为的是人,靠的也是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解决好人口这个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廓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一、准确把握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2023年11期 No.303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多维视角与内在逻辑

    姜国忠;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加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2月2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随着时代发展,乡村价值要重新审视。现如今,乡村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的地方,还有重要的生态涵养功能,令人向往的休闲观光功能,独具魅力的文化体验功能。”

    2023年11期 No.303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邢智仓;

    <正>作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东北地区在我国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深刻阐释了东北地区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新方位,为新时代做好“全面振兴东北开放”这篇“大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3年11期 No.303 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发展壮大粮食产业 加快现代化大农业建设

    李刚;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践行大食物观,合理开发利用东北各类资源,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养殖,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大产业。”东北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进入到新发展阶段,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粮食及优质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的新变化,在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的基础上,还要发展和壮大粮食产业,发挥粮食产业在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协同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方面的积极作用。

    2023年11期 No.303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名家论坛

  • 地方数字化政务服务能力的差异性分析——基于“资源-动力”模型的混合实证研究

    顾平安;张强;

    数字化政务服务能力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现阶段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面临的主要矛盾之一。本文以31个省级政府数字化政务服务能力为研究对象,基于“资源-动力”模型,综合运用回归分析、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混合式研究方法,实证探索数字化政务服务能力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信息基础设施资源、政府注意力资源、财政供给资源、技术人才资源、数据要素资源、上级关注以及公众需求,与地方政府数字化政务服务能力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存在7个高水平数字化政务服务能力的条件组态,且数据要素资源、政府注意力资源及上级关注作为核心条件存在。根据资源与动力的不同交织逻辑,7条差异化路径可以分为双向驱动型、资源驱动型、动力驱动型和数据驱动型四种发展模式。总体而言,地方政府数字化政务服务能力的差异是政府内部资源禀赋和外源性动力条件相互作用、交叠效应的结果。

    2023年11期 No.303 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政治与行政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典范价值和实践进路

    郭鸿炜;

    中国式现代化将和平发展道路作为对外实现路径,这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的深刻总结,是继承了古代中国智慧的创新性发展,也是中国面对全球性问题挑战提出的中国方案,集中体现了中国对现代化实现方式和途径的全新理解、坚定立场和中国叙事。作为中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国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极具代表性、最具说服力的战略举措和重要典范。十年磨一剑,“一带一路”这一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的国际认可度逐步提升,从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稳定、文化交流、国际合作等方面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发展特色,其典范价值和实践进路向世界生动诠释了中国和平发展的现代化之路是对西方侵略掠夺、殖民扩张型现代化之路的全面超越,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底气和文化自信。

    2023年11期 No.303 2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国家治理视域下中央地方关系的政策机理与趋向

    王阳亮;蒋心悦;

    中央地方关系是贯穿国家治理体系的纵向体制安排。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地方关系始终以维护中央权威为主线;以财权、人事权、监督权向上集中,行政管理权下放为趋向。新时代,中央地方关系围绕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不仅需要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及职责分工,还应探索建立政府间职责争议的协商、协调机制,以公共服务为中心增强地方政府治理能力。

    2023年11期 No.303 3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政府现代化

  • 迈向“增值式”:营商环境优化视角下政务服务改革新趋向——基于H市B区的考察

    邓念国;徐海峰;

    政务服务是企业需求度最旺、体验感最强、感受度最高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评估新理念、政务服务改革新指引、企业现实发展新需要以及地方政府改革新导向对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新要求,政务服务因之需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增值式”政务服务新趋向正是理念适配、政策牵引、需求驱动和创新导向等四重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H市B区探索“增值式”政务服务改革,通过主动式服务、全方位服务、集成式服务、平台式服务和数字化服务,为企业提供精简高效、周到细致、舒心暖心、快捷精准、顺畅通达的服务,促进该区政务服务环境优化提升。实践表明,构建“增值式”政务服务体系,强化系统集成、数字赋能、全生命周期服务,助力企业实现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强化功能、赋能发展,是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方式。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从平台建设、政策供给、系统集成、要素保障、数字赋能、法治支撑等方面推进“增值式”政务服务,是政务服务改革新的现实路径。

    2023年11期 No.303 5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 从“控制”到“匹配”:城市规模治理的政策反思与施策向路

    关静;章娟;

    回顾近年来我国的城市规模治理实践,控制人口规模和控制城市用地规模是最为常见的规模治理政策。然而,仅依靠对人口和用地规模的控制无法实现有效的规模治理。因为城市规模问题不是单纯的人口规模或土地规模问题,规模治理也并非简单地通过政策达到控制的目的。通过对以往“控制”政策的反思和对城市规模的重新认识,将人口密度作为城市规模的核心测定标准,可将城市适度规模重新界定为:在合理的人口密度前提下,其他城市要素的供给数量和结构与人口密度的需求相匹配。未来,促进实现城市合理的人口密度并使人口密度与城市要素间形成一系列的匹配关系,是规模治理最终的施策向路。

    2023年11期 No.303 68-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行政法学

  • 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制度的实践检视与优化进路——以最高人民法院258份行政裁判文书为样本

    沈子华;秦月岩;

    依法行政作为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依据合法”可为其顺利展开提供前提条件。规范性文件作为行政执法中大量存在的执法依据,法院附带审查其合法性是具有实践性、权威性的监督方式。当前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制度因“正当理由”的保守解释、“直接适用”的“依据”认定以及不统一的合法性审查标准,导致出现进入法院实体审查程序的规范性文件数量较少、认定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案例数量较少的情况,无法达到该制度设立的初衷。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优化进路包括拓宽“正当理由”的理解,采用宽松的“依据”认定标准,全面审查规范性文件合法性以及将“合理性审查”引入司法实践。

    2023年11期 No.303 7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 行政规章适用于民事司法裁判:基于法律渊源理论的路径建构

    张金禹;

    作为公法规范的行政规章具有影响法律行为效力的效果,但由于一般法理学与部门法的观察视角不同,导致产生行政规章民法法源地位的认识间隙。在法律适用视角中,法律渊源是法官裁判约束力的规范来源。在实践中,司法机关内部也没有形成统一适用的行政规章裁判民事案件的标准。回归到公私法划分的视角下,“效力渊源”与“认知渊源”的划分方法能够有效认识行政规章的民法法源地位,行政规章作为民法的“认知渊源”能够发挥补充性的功能。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二款的指引,行政规章构成了“公序良俗”概括条款的内容来源,形成了判断公序良俗的权威理由,从而影响法律行为的效力。

    2023年11期 No.303 9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危机治理

  • 中国应急管理研究30年:演进历程、核心议题与议程展望

    杜钰;李天云;

    应急管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维度。近30年来,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取得长足进展,经历了孕育萌芽、快速推进、提质增效、系统深化四个发展阶段。为系统把握理论进展,对中国应急管理研究的核心议题进行了梳理评析。为不断深化应急管理实践规律的理论认知,要更加重视国家应急管理制度体系、政策体系、法律体系研究,及时推进数字时代国家应急管理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研究,持续深化风险社会认知研究,加快推动构建中国自主应急管理知识体系。

    2023年11期 No.303 10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 我国“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进路

    王玉;

    近几年我国城市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故频发,社会公众对城市安全韧性建设的需求感十分迫切。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实践,设立“为何要建设-表现与借鉴-如何建设”的理论分析框架,首先梳理了城市“安全韧性”建设的难点及存在的问题,再从国际经验方向上总结符合我国城市“安全韧性”建设的相关实践,最后提出了政府要进行“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积极推动城市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的转型升级、提高社区居民和工业生产者的安全意识、在市级层面发展复合型协调机制、完善街镇政府的安全责任、促进主体参与的多元化、增加具有韧性特征的城市安全基础设施投入和推进新技术在城市安全治理中的运用,实现安全治理的智能化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2023年11期 No.303 118-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启事

    <正>在广大作者和读者的支持关爱下,《行政与法》入选“2022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行政与法》,本刊栏目设置主要包括:名家论坛、政治与行政、政府现代化、行政法学、基层治理、社会治理、危机治理、公共政策、公共服务、政府与经济、政府与法治。本刊已加入《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期刊网,如来稿不同意入期刊网,请提前声明,否则视为同意我刊有入期刊网权利。一旦被知网录入,无特殊情况,本刊不负责撤稿等事宜。

    2023年11期 No.303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