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与法

访问量:218519

本刊从未委托任何单位、个人组稿或代收稿件并收取任何费用;本刊没有委托或授权任何第三方公司或个人提供任何代理服务。投稿时,请作者登录《行政与法》官方网站进入“作者投稿系统”,《行政与法》官方网站是唯一合法网站(有标识,可在百度网查询),非官方网站均为假冒网站。

本刊不接受AI辅助完成的文章

2025年3月2日

期刊名称: 行政与法
创办日期: 1984
主办地: 吉林省长春市
主办单位: 吉林省行政学院
刊期: 月刊
国内统一刊号(CN):22-1235/D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8207


名家论坛

  • 法典编纂背景下海洋生态修复责任的实施梗阻与法治优化

    陈真亮;汤莹;

    海洋生态修复是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2023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虽强化了生态修复的法律地位,但未明确其责任属性。通过新旧法条对比和制度运行剖析发现,海洋生态修复尚存在沿海地方立法滞后或规范缺失、执法监管碎片化、修复成效不达预期等问题,亦存在追责路径模糊、治理效能不足、部门协同薄弱等现实障碍。因此,在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和环境法体系化的背景下,亟需厘清海洋生态修复责任的公法属性,优化海洋生态修复责任的法治保障体系:一是完善海洋生态修复执行依据,夯实行政修复的公共信托与环境正义基础,明确行政命令与行政处罚的功能互补关系;二是构建“大监管”格局,明确监管主体及其职能定位和职责范围,健全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强公众参与及考核评估体系;三是创新实现方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替代性修复以及加强与蓝碳交易的衔接,最终推动形成体系完备、衔接高效、多元共治的海洋生态修复法治保障体系。

    2025年11期 No.327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政治与行政

  • 马克思正义观的建构及当代启示

    李冬梅;

    马克思正义观能够在东西方正义思想史上脱颖而出,成为人类思想史上重要的理论成果,关键就在于其具有鲜明的价值尺度、科学的研究方法、伟大的实践成果。马克思正义观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汲取古希腊哲学中的正义思想、德国古典哲学中的正义思想、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正义思想、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正义思想之精髓,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正义理论。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生产活动,因此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追求正义,在分配活动中体现正义,在制度和价值层面实现正义,从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马克思的正义理论中体现了人自身的发展,映射出人对生命的内在追求;体现了社会生活,强调正义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围绕社会生活,形成正义原则;注重从人类历史出发,将事实的规范性与价值的批判性统一起来,将现实性与理想性统一起来;强调人自身改造世界的主观能动性,表达人自身的正义追求,形成了具有实践性的正义观。新时代,对马克思正义观进行深入研究,能够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025年11期 No.327 1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三维概念考辨: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党、革命党与执政党的统一体

    杨彬彬;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领导中国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政治力量,而且是领导中国建设和改革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政治力量;不仅是在革命战争时期保持革命性的政党,而且是在建设改革时期发扬革命性的政党;不仅是一般政党政治意义上的执政党,而且是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概念考辨是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的前提,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党、革命党与执政党的统一体,厘清辨析三者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开展政党研究的基础,也是剖析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之间关系的必然要求。当代中国共产党不仅是领导党和执政党,更是革命性政党、责任性政党、使命性政党,其政治表达、政治代表、政治领导、政治整合的制度安排、体制建构和机制设计具有中国特色价值,也具有世界普遍意义。通过时间—空间维度考察,可明确三者之间的内涵关系,厘清概念主要内涵;通过结构—功能维度考察,剖析三者之间的制度架构,可明确不同角色定位的制度基础;通过表达—回应维度考察,展现三者之间的运行机制,可透视中国政党政治的独特逻辑。

    2025年11期 No.327 29-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历史、现实、发展:“两个结合”的时代基因

    吴琳;时佳;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深厚历史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与进步过程中应然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使其在中国大地扎根,契合国情、社情、民情,与时俱进发展,进而孕育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注入了新活力,进一步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的普及,并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转型。“两个结合”既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现代化和时代化的历史经验的深入总结,又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两个结合”不仅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道路、理论和制度的新认识,也凸显出党在历史和文化自信方面的新高度。新的赶考路上,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推动文化创新自觉性再上新高度,是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关键性手段。

    2025年11期 No.327 4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政府现代化

  • 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的制度检视与完善路径

    申来津;黎璐曦;

    民事纠纷行政裁决制度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治化水平的重要内容。在知识产权侵权纠纷领域,相较于知识产权民事侵权诉讼,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制度具有主体专业、过程高效、成本经济等优点,能够更好地适应知识产权纠纷复杂专业、科技创新周期加速的现实需求,实现公益和私权的完整保护,是契合国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和现代社会行政权扩张基本规律的制度安排。然而,知识产权民事侵权纠纷“双轨制”保护在理论和实践中饱受争议。从法教义学视角来看,知识产权行政裁决制度存在法规规章“自我赋权”导致法律依据合法性存疑,侵权认定与赔偿裁决分离削弱制度效能,实体规则、程序规则和执行规则过度集中于专利侵权领域等问题。从实践层面来看,责任避让限缩制度张力、家长主义干预诉权自由、司法衔接不畅梗阻制度协同、机制障碍降低制度效能是当前知识产权行政裁决实践面临的主要困境。基于此,提出四个维度的制度建议:统一立法权限,压实知识产权行政裁决主体责任;加强制度监督,保障民事主体程序选择权与实质公平;引入“当事人诉讼”模式,重构行政机关诉讼地位;建设行政裁决信息公示平台,完善跨域协作规则,加强知识产权行政裁决机制保障。未来,知识产权行政裁决制度完善需以“权力制衡”和“私权自治”为导向,平衡效率与正义价值,为全球知识产权治理提供本土范式。

    2025年11期 No.327 5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低空经济领域包容审慎监管的行政法理与制度因应

    彭贵才;邓红梅;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为产业转型升级与宏观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契机。然而,当前低空经济领域的监管存在规则供给不足、监管模式僵化和规制权衡困难等挑战,这种规制与解放之间的内在张力,已然构成低空经济监管的深层法治困局。包容审慎监管以其动态适应性、风险导向和试验特质逐渐受到重视。从理论可欲性角度看,将包容审慎监管适用于低空经济领域能够从监管正当性、监管适应性和规制效能维度得到证成。然而,包容审慎监管并非天然适用于低空经济领域,从实践可行性角度来看,该理论的落地实施仍面临法律制度、组织协调和实施保障层面的挑战。为了应对上述挑战,实现包容审慎监管理念的制度化落地,应当在法律制度层面强化规制金字塔应用,构建监管沙盒机制和全过程的风险监管体系;在组织协调层面明确部门职责界限,建立跨部门协调和央地规范授权机制;在实施保障层面强化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健全法律责任与容错机制并完善风险评估与监管反馈机制。

    2025年11期 No.327 6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社会治理

  • 代际差异、生活压力与结构变迁:家庭领域需要原则认知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麻宝斌;张静怡;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现代社会,正义原则因社会成员结合形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需要原则是家庭领域首要的正义原则,遇到困难时家人亲戚的帮助就是家庭领域需要原则的具体体现。随着社会快速变迁,社会正义原则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家庭规模、家庭功能、家庭关系等多种因素快速变化的背景下,家庭领域需要原则的认知状况也同样会发生变化。基于2021年CSS问卷调查数据,对当前家庭领域需要原则认知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尽管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家庭的规模和功能等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家庭领域的需要原则依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此,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家风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家庭领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家庭美德,切实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应不断完善家庭政策,加强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完善养老、医疗、教育等相关政策来加大公共服务的供给力度,不断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应发挥社区载体作用,健全家庭支持体系,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并使之参与到家庭服务中。同时,既要关注有形的物质层面的公共服务,也要关注无形的情感等精神层面的交流。

    2025年11期 No.327 8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 中华传统伦理作用于法院调解的运作机制与完善路径

    刘法杞;

    中华传统伦理在当代法院调解中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伦理规范中蕴含着维系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法院调解与中华传统伦理中的和谐观念、礼法文化相契合。中华传统伦理与法院调解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中华传统伦理中的伦理观念和伦理规则在现代社会中转化为法院调解中的道德观念、公平正义理念和公序良俗原则。中国古代的和谐观念与当代的和谐社会理念具有内在紧密连接性,无讼的政治治理追求与法院调解的综合治理特性相一致。中华传统伦理通过从源头化解纠纷,情理、法理的相融合以及道德伦理中的综合治理原则,来影响法院调解的运行过程。法院调解的伦理基础在于传统伦理文化、社会经验、风俗习惯、情感因素等。法院调解的合意来自双方当事人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传统伦理文化的认同感。中华传统伦理作用于法院调解,提高了法院调解的效率和司法公信力,维护地方社会秩序稳定。未来,需要对中华传统伦理的内容进行制度性转化,增强其说理功能,积极宣传中华传统伦理中的有益部分,为当代司法活动提供指导。

    2025年11期 No.327 9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纪检监察学研究

  • “五脏”“六腑”“四梁”“八柱”:构建中国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着力点

    孙大伟;

    为更好地适应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铲除腐败滋生土壤和条件,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自我革命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及加快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亟须加快构建中国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纪检监察学一级学科正式设立之后,加快构建中国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更是成为纪检监察学界共同的中心任务。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就是要构建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基于此,构建中国纪检监察学自主知识体系也要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个维度着手。具体而言,加快构建中国纪检监察学学科体系的着力点在于加强支撑中国纪检监察学学科体系发展的“五脏”(学会、研究所、学系、图书资料中心、书刊出版部)和“六腑”(学科概论类课程、基础理论类课程、研究方法类课程、国际比较类课程、实践应用类课程、前沿问题类课程)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纪检监察学学术体系的着力点在于加强支撑中国纪检监察学学术体系发展的“四梁”(理论知识体系、历史知识体系、方法知识体系和应用知识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纪检监察学话语体系的着力点在于加强支撑中国纪检监察学话语体系发展的“八柱”(概念、判断、命题、范畴、名著、名家、学派、学说)建设。

    2025年11期 No.327 105-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实践创新

  • 行政调适性视角下的村级组织行政化——基于湘北D镇后备干部制度运行的个案研究

    印子;

    从行政调适性视角看,村级组织的行政化成为基层治理中持续、稳定的组织现象。湘北D镇的经验显示,乡镇政府以“体制吸纳社会”的方式,缓解了基层自主性式微过程中的人事激励困境,强化了村级组织的行政化。这个治理转型过程的发生,依赖三重机制的联结:一是乡村关系中的权威控制,这构成了触发强制型精英更替的组织基础;二是乡镇治理主体掌握的剩余治理权,这使得基层治理中的管理机制创新成为可能;三是以村民自治制度为核心的基层民主治理传统,为复杂的村级治理转型提供了足够的合法性建构空间。依托后备干部制度的实施,基层政府推动国家权力在治理边界上的纵向扩张,在压缩治理弹性的同时,增添了激活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025年11期 No.327 11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下载本期数据